眼下要说《质量效应3》的结局已经尘埃落定了还为时尚早。跟其他游戏一样,玩家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自由选择喜欢还是厌恶某款游戏的结局——但之前从没有这么多粉丝对哪款游戏的结局表示愤怒过。同样,BioWare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作出妥协这也是从所未见的,我相信这种出于善意的应对策略在未来将造成未曾预料到的副作用。我说的不仅仅是Bioware抛弃了剧情原本的美学完整性而向粉丝品味妥协。而是说无论怎么修改都是在打相当部分的玩家的脸。
警告:以下内容包含重大剧透:
在《质量效应3》发售之后,在互联网上最初玩家爆发出的对于游戏结局的震惊和不满,很快便被对于该三部曲结局富有思想的讨论所取代。除了玩家和评论家对于剧情的各种重要剖析之外,玩家们还对结局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由于结局本身模糊不清,所以所有的解释都有成立的可能。薛帕德在剧情最后几分钟内所作的决定很可能决定了将来几千年内《质量效应》世界的走向。根据Bioware的设计,最终的结局并非由你之前所作出的选择决定,比如说结局显示“你害死了银河系中所有意识体,但在下一个循环中其他文明依然会崛起。祝你下回好运。”而是选择了三个分支的开放式结局,但所有结局传递的信息都是类似的:收割者离开,转变,或是爆炸了,你挚爱的战友们都幸存了下来,而薛帕德则随着爆炸光荣牺牲(或者并没死?)。剩下的一切由任由玩家思索、分析、讨论。
如果我们看到的一样,这种模糊不清的结局使得网上出现了种种激进的解读。对于《质量效应3》的结局最广为接受的解释是所谓的“教化论”,即游戏中最后发生的一切其实都是薛帕德在脑子里抵抗收割者影响的一种表现。尽管我不认为这种解释就一定是“正确”的,但结局的开放性使得这种解释也有成立的可能,而Bioware有意无意留下的一些蛛丝马迹更使得这个理论获得了大家的青睐。就这一现象来说,现在哪个才是游戏“真正”的结局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是不是你心中的那个结局。就跟我相信我心中的结局一样,相信“教化论”的玩家也对于这个理论毫不怀疑。
感谢玩家做出的一些努力,现在这一切有可能被改变。如果Bioware真的修改或加长游戏的结局,玩家从目前剧情所进行的分析和得出的结论将一文不值,进而又会造成不满。如果新的DLC将“教化论”证伪了会怎样呢?那些从薛帕德最后一战中看出了更深含义的玩家们将会大失所望。如果DLC进一步拓展了“教化论”呢?那些自以为看懂了结局的玩家们又会感觉自己遭受欺骗了。
在游戏的最后我选择了“绿光”结局,将所有有机体和机械体合为一体,这是我希望能终结这一暴力循环所做出的理性选择。我的编辑同事JeffCork却反对“绿光”结局,因为他觉得这种选择和制造尸魁的过程没什么区别。他最终选择了“红光”结局:消灭银河系中的所有机械体。你说谁的选择才是对的?
要我说,根据现在的剧情,我们两人做出的选择都没错。你可以说Bioware这么设计是在和稀泥,但在我看来,我从这样一个剧情结尾中获得了安宁。而对Cork来说,“红光”结局才是正确的选择。
但是如果Bioware做出了修改,使得“绿光”结局大错特错,因为我全宇宙的有机生命都成为了机械体的奴隶呢?或者反过来,修改的结局支持我的观点,Cork灭绝了整个桀斯种族却一无所获呢?无论怎么修改,Bioware都会让相当一部分自认为做出了正确选择的玩家大失所望。而如果修改的结局并未对现有结局造成多大影响,那又会使得一直在呼吁对结局进行修改的玩家愈发愤怒。哪怕做出一些无伤大雅的修改,比方说解释你的队友是如何登上诺曼底号的也会让相信“教化论”的玩家们失望,因为根据这一理论,这个场景不过是因为薛帕德太希望自己队友能活下去而产生的幻想而已。
所以说,我并不认为那些责难《质量效应3》结局的人有任何过错。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表达不满是人之常情而已。讨厌这个结局的玩家们有权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Bioware没有义务重做一个新结局。因为一旦对结局做出改变,哪怕只是回应一些Bioware原本不打算解释的问题,都会让那些对现在结局感到满意的玩家失望。
没错,这样的玩家确实存在,而且还不少。从玩家留下的大量留言中我们可以看出确实有不少人对于现在的结局很满意(尽管他们不占多数)。无论是他们看出了Bioware这么做背后的阴谋,还是不希望薛帕德做出更多牺牲,又或者主角的选择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些玩家都不希望Bioware对于游戏的最后部分作出更多解释。如同电影爱好者因为乔治·卢卡斯在《星球大战》前传中颠覆了影迷们对于三部曲已有的理解而对其大加抨击。Bioware会走上这条老路吗?相信等到四月制作组放出更多消息之后一切自然会见分晓。